文章来源:民生观察
9月24日,厦门幼师因产前地贫基因报告被单位解聘相关事件引发热议。2025年5月,厦门海沧区幼儿园教师林芳(化名)因产检检出携带地中海贫血(地贫)基因,被前夫实名举报“隐瞒病史”,随后被教育局以“血液系统疾病”为由解聘。医生诊断为无症状基因携带者,医学上不视为疾病。此事并非个例,已有多位求职者因类似情况遭拒聘,引发广泛关注。网友质疑:众多女性教师,走在一条隐形的刀锋上。她们的基因,随时可能被一份产检报告引爆,成为失业的导火索。事件暴露基因歧视、医疗隐私泄露风险及“举报—解聘”机制对职场生态的破坏,呼吁标准回归科学与公平。林芳案已成为推动反基因歧视立法的标志性事件。避免“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人”的惰性治理。
事件起因
新京报:2025年9月24日报道。2025年5月,厦门海沧区教育局某幼儿园的林芳(化名)被举报“患地中海贫血、隐瞒病史”遭解聘,举报材料是林芳产检基因检测报告。医生证实林芳3次体检不贫血,是无症状“地贫”基因携带者。记者调查发现,厦门多位求职者因产前查出携带“地贫”基因最终被拒聘。
争议的焦点
钱江视频:厦门海沧区教育局解聘原因是基于,举报材料中林芳产检基因检测报告“地贫基因携带者”。依据《福建省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检标准(2018年修订)》第三条“血液系统疾病不合格”的条款……而林芳通过三次入职体检(血红蛋白正常,无贫血症状),医学诊断为无症状地贫基因携带者,非患者。
现行福建省教师招聘体检标准中,“血液系统疾病不合格”的条款,本意是防范传染病或严重慢性病影响教学。但地贫基因携带者与患者的医学分野,被标准制定者选择性忽视。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专家明确指出:携带者仅有一条异常基因,正常基因代偿功能完好,无临床症状,与“病人”有本质区别。可教育局却将“基因存在”等同于“疾病确诊”。
福建省产检筛查中,基因检测为备查项,本意是预防重型地贫患儿出生,却被部分用人单位异化为“求职杀手锏”。产检本为优生优育,却成为职场绊脚石 :“如果我不做筛查,就不会丢工作。”这种“因筛查获罪”的逻辑,让科学手段沦为歧视工具,与“预防地贫”的初衷背道而驰。
万事兴隆龙:争议焦点在于“地贫基因携带是否等同于疾病”。医学上明确,无症状基因携带者与正常人无异,不传染、不影响工作,如同乙肝携带者非肝炎患者。需注意的是,福建是地贫高发区,而当地2018年教师体检标准未对“基因携带”与“患病”作出明确区分,仅将“血液系统疾病”笼统列为不合格,这一现状在高发背景下更受关注。
极目新闻:福建厦门海沧区教育局下属幼儿园教师林芳(化名)被用人单位以患有地中海贫血(简称“地贫”)、体检中隐瞒贫血病史为由通知解聘。而林芳认为自己从不贫血,不存在未如实填报“贫血”问题,要求复核解聘决定。
澎湃新闻:把“地贫”基因携带者视为体检不合格,容易产生两方面问题。一是从标准本身来说,携带“地贫”基因,并不影响本人工作、生活,也不会传染给他人,因为携带“地贫”基因就拒聘,是对“地贫”基因携带者的歧视,影响他们的公平求职、就业。二是当前教育部门、学校发现求职者体检“不合格”,是依靠他人的举报,或者求职者自己报告在产检基因检测时发现有“地贫”基因。如果没有举报,或者求职者没有去做基因检测,那么,“地贫”基因携带者,就不会被发现。这可能会迫使一些女性求职者,为消除被发现是“地贫”基因携带者,出现求职被拒的风险,而在产检时不做筛查“地贫”基因的检测。据报道,一位因“地贫”丢掉工作的女教师说,产检筛查“地贫”基因是为宝宝考虑,万万没想到自己因为做了筛查而丢掉工作。“如果我没有在产检时查基因,就不会在招聘体检时被卡。”
非个案现象
厦门2023年已有3名教师因主动告知地贫基因被拒聘。类似事件在福建多地发生,凸显政策滞后性。
搜狐新闻:2023年,厦门市思明区教育局组织的编制教师招考中,有3名教师主动告知携带“地贫”基因被拒聘。这三名女老师均是在怀孕产检中被筛查出携带“地贫”基因。
请安静离开 :2023年厦门市思明区教师招考中,3名主动告知携带地贫基因的女教师被拒聘;考生王雨历经一审、二审,仍因相同原因败诉,不得不面对“专业第一却难入编”的窘境。
登报通:厦门已发生多起类似事件,多名女教师在教师招考中因携带地贫基因被拒聘。问题的核心在于,招聘体检本身并不检测基因,除非求职者主动告知或被人举报产检结果,否则根本不会被发现。这导致一个荒谬的现象:不做产检基因筛查反而能保住工作,做了孕前保健的教师却反而失业。
海沧区教育局局长坦言,这种做法确实不公平,地贫基因携带不影响工作也无传染性。但基于2018年的体检标准中“血液系统疾病不合格”的条款,他们仍选择维持解聘决定。
网民质疑
万事兴隆龙:核心问题是政策滞后于医学共识,形成“基因歧视”。风雨中,求职者因合理基因携带失去工作的无奈,正是情感共鸣所在。目前标准修订已有进展,期待福建能尽快跟上医学常识,让岗位竞争回归能力本身,不再让无辜者为滞后政策买单。
@不正师太:广西很多人都带这个基因,而且这个基因会遗传,带基因又不影响身体,又不传染,本就不该异化。
@接收宇宙的好运:请您为地贫基因携带者发声,地贫基因携带者,没有贫血症状,不影响工作,不应被歧视。
@社会主义好青年谈经济:携带这种基因的人很常见的,再说了携带基因也不代表这患病。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癌症基因,也不代表着每个人都会患癌呀。
首席护腮官:举报材料系林芳的产检基因检测报告,涉嫌侵犯个人隐私权。医生及法律界人士指出,产检报告属敏感医疗信息,非法获取和使用涉嫌违法。
极目新闻:值得关注的是,这起事件因为举报而被教育部门得知。教育部门在林芳入职体检时,并没有进行基因检测,也没有查出血液类疾病。就是说,如果她之前没有为生宝宝做基因检测,她也不会被发现自己是“地贫”基因携带者。一个关键问题就来了,举报者是怎么知道林芳的个人医疗检测信息的,甚至还提供了报告?这些报道中并没有详细说明。据报道,除了林芳,还有多名女教师也因此被拒聘。那么,举报者怎么知道这么详细的信息?一位女教师的医疗信息泄露还有可能是偶然情况,那么这么多教师信息泄露,无疑更令人担心。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一千二百二十六条规定,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保密。泄露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,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的,应当承担侵权责任。
那么,是医院泄露的,还是她个人泄露的?还是有人为了打击报复他人,从不正当途径获取的?希望当事人能够报警维权,保护自身合法权益。
澎湃新闻:这显然对女性求职者不太公平。假如当地要做到所有求职者一视同仁,那就要在体检时,全部要求做基因检测,而不是选择性对待做过基因检测的求职者。当然,根本问题在于体检标准把“地贫”基因携带一律视为患有“血液系统疾病”,认定为不合格。这一规定缺乏科学性、合理性。为此,要从促进公平就业出发,及时修订体检标准,据报道,广西2024年的事业单位招聘体检标准中,相关规定的表述是“地中海贫血(地贫基因携带者、静止型、轻型)且血红蛋白高于90g/L,不影响正常工作的,可给予合格。”而在标准没有修订前,教育部门可以明确,一切以招聘体检要求的项目报告结果为准,不将基因检测结果作为招聘的依据。如此,方能更好保障女性求职者的就业公平。
- 闽台生活圈|攻略! 翟翟小三通游厦门 "五通码头"一次搞定电话卡.银行卡 体验厦金同城卡超强优惠(金门限定)
- 福建厦门工行储户存款消失、河南南阳储户取不出存款(2025.09.22、24)
- 9月6至7日,福建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,病人在做胆结石微创手术期间不幸死亡、家属连续两天到医院讨说法。
- 中金公司震荡!丁玮、安垣双双失联,厦门政商圈暗潮汹涌,是否牵动习近平核心?【 禁闻解密】
- 被判刑4年半的“厦门公民聚会案”当事人、人权捍卫者张忠顺狱中度过其58岁生日
- 解锁ChatGPT|全平台高速翻墙:高清视频秒开,超低延迟
- 免费PC翻墙、安卓VPN翻墙APP
- 灵魂之谜|中华文化|治国大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