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 #社保 之名,行收割之实

文章来源:民生观察

九月一日,中共将正式推行强制政策。有人以为这是社会福利的普及,事实上,它是一场赤裸裸的“全民强制缴费”运动。不要被“全民社保”这个词蒙蔽,它听起来像现代国家的制度性进步,像福利国家的标配,像国家对民众的承诺。可在中共手里,它只是一个财政筹资的幌子。它的真实目的,不是保障百姓的养老与医疗,而是为财政注血,为权力续命。

 

在此之前,中共已经推出了。延迟退休的目的很简单——减少的支出年限,延缓领取的时间,把财政压力转移到身上。而现在,强制社保则是另一只手,直接把钱从你口袋里掏出来,注入他们的“社保池子”——这个池子已经千疮百孔,甚至不是你的“未来账户”,而是一个随时可以被挪用的资金池。这不是福利,这是割韭菜的升级版。

 

延迟退休与强制社保,本质上是一套连环计。延迟退休,是拖延你的领取时间;强制社保,是确保你持续缴费;二者的结合,就是在有限的财政资源下,把民众的“缴费期”拉长,把“领取期”缩短,从而在账面上维持基金的稳定。但这只是账面上的平衡。现实中,已经面临巨大的缺口。这也是中共接连出台延迟退休与强制社保政策的原因。

 

中国的财政收入有两个重要来源。一是土地财政,地方政府依靠卖地获取巨额收入。二是高速经济增长带来的税收,尤其是制造业、出口和房地产相关税收。当前经济步入下行轨道后,这两个支柱都在同时衰退:房地产市场低迷,土地出让金锐减;外需疲软、投资下降,税收增长乏力。同时,地方债务高企,利息支出沉重,养老金缺口在不少省份已经显性化。根据官方数据,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基金收支结余率不断下降,多个省份已经靠中央调剂金输血才能发下去。老龄化的压力让基金入不敷出,而经济下行使得缴费基数减少。中国社科院早在2019年就曾发布报告预测,当期养老金结余可能会首次出现负数。到2035年,养老金有可能会耗尽。

 

财政困境之下,政府不是通过改善经济活力、增加税收来填补,而是直接伸手到全民口袋里——这就是强制社保的本质。它与此前的延迟退休政策有着共同的逻辑根源:都是在经济增长放缓、财政压力剧增的大背景下,通过延长劳动年限和增加缴费义务,来缓解养老金体系乃至整个财政体系的压力。这种做法表面上是政策调整,实质上是制度结构性矛盾的显现。它不仅仅是财政问题,更是政治问题——是一个不透明、不问责、无公民参与的专制政治体系,在经济困境中必然走向的路径,不是权力付出代价,而是让普通人承担更多成本。

 

现有社保存在制度性严重不公,无法让劳动者相信自己是强制社保的受益者。中国现行社保制度从一开始就不是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,而是一个明显带有体制内外双轨特征的制度。体制内的公务员、事业编人员,以及部分大型国企员工,社保待遇与他们的收入结构、职业安全直接挂钩。首先,他们的工资由财政或国企支付,社保缴费由单位代扣代缴,不存在欠缴、漏缴的风险;其次,他们在退休时能拿到的养老金水平远高于体制外劳动者,不仅与缴费年限挂钩,还与基数、职级等直接相关。

 

而在体制外,尤其是中小企业员工、灵活就业者、农民工,情况完全不同。社保缴费比例之高,在全球都是前列,但由于工资基数低、流动性大、缴费年限不足,等到他们真正退休时,拿到的养老金可能低得令人发指。更残酷的是,体制外劳动者在现实中极易遭遇企业逃缴、补缴难、断缴失效等问题,导致他们的缴费记录支离破碎。对他们而言,社保更像是一种被迫缴纳的税,而不是保障。

 

中国现行社保制度同时也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延续。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,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的制度性鸿沟。表面上看,社保制度是“全民统一”的,但实际上,这套制度在城乡之间依然存在深刻的不平等。城市居民的社保覆盖范围广、缴费基数高、待遇水平也高,而农民尤其是农村户籍劳动者,即使进城务工,也常常被迫参加城乡居民社保,缴费低、待遇更低。农村养老保险水平的低下,使得大量农民在老年仍需依靠劳动力维持生计。社保制度不仅没有缩小城乡差距,反而在某种意义上固化了这种差距。城乡之间的缴费差异、待遇差异,通过社保这种长期运行的机制被不断再生产,使得下一代在起点上依旧受限。强制社保使得体制内外、城乡之间的保障差距,不仅没有缩小,反而因强制社保的压力而加大,进一步固化社会阶层。

 

面对巨大的时,它永远不会首先削减自己臃肿的行政开支,也不会检讨低效甚至荒唐的投资项目,更不会向国有垄断部门的巨额利润开刀。它首先想到的,是如何把账单转嫁给最沉默、最容易被驱赶的群体——普通劳动者。这种转嫁带着残酷的极权主义美学风格,它总是披着善意的外衣。延迟退休被说成“发挥人才潜力”,强制社保被说成“为你未来负责”。可是一切包装都掩盖不了事实:权力在用一种无可申诉的方式,掠夺你的今天与明天。延迟退休,就是从时间上延长劳动供给,让你多缴几年社保、少领几年养老金;强制社保,就是从金额上扩大缴费覆盖面,确保没有人能够“逃脱”这个征收体系。两者结合,就构成了一个对劳动者的“双重压榨”机制。

 

延迟退休与强制社保,是对劳动者的双重掠夺。它们不仅掠夺了你的金钱,还掠夺了你的时间——你本该属于自己的人生晚年,被迫继续为体制工作;你本该用来照顾家庭、享受生活的收入,被强制划走,去填一个永远填不满的黑洞。这不是政策,这是统治术。它反映了这个政权运作的基本逻辑:维护统治成本优先于公共利益。在极权主义制度下,你不是公民,你是人矿;你不是制度的受益者,而是被制度收割的韭菜。

 

强制社保政策推行后,最直接的受害者是个体经营者、和灵活就业者。在经济低迷、就业困难的情况下,这部分人本就收入不稳,如今却被要求每月缴纳一笔并不小的社保费。每月几百到上千的缴费压力,直接逼迫他们退出正规就业渠道,转向灰色或地下经济。这意味着,强制社保反而会加剧就业市场的非正规化,让更多人逃避制度,从而进一步削弱社保基金的基数。经济下行期的很多中小微和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经营困难,强制社保会不会成为压垮这类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,最终不仅未能达到增强社会保障的目的,反而导致底层就业和工资收入进一步下降,社会缺乏信心。这是一种自我反噬。

 

强制社保不能解决中共政权面临的困境,只会进一步侵蚀制度的合法性。强制社保与延迟退休结合起来,会产生几个值得注意的社会效应:加重劳动者负担;降低制度激励;加剧代际矛盾;削弱社会活力。这种效应的长期后果,是人们对制度的疏离与冷漠,既然政权不把我当主人,我也不把政权当自己的。这种疏离感会在社会各层面蔓延慢慢累积,从纳税到守法,从公共参与到社会责任感,最终表现为社会信任度的下降与制度合法性的侵蚀。

 

九月一日的强制社保,也是一个信号,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,正在加速滑向不对等的深渊。它没有问你是否同意,也没有告诉你如何管理你的钱,更不会保证你的未来不被随意更改。它不是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契约,而是一个单方面征收、单方面解释的权力结构。在这种结构中,你的缴费不是在为自己的老年买保险,而是在为权力的今天买续命药。

 

中共的社会治理逻辑一直如此。当财政缺口出现时,不是减少浪费、削减特权开支,而是加税、加费、加负担;当社会信任崩溃时,不是增加透明度、接受监督,而是加宣传、加洗脑、加恐吓。强制社保只是这个逻辑的又一次演绎,用体制外的资源补贴体制内的运行。社保,不是为你准备的;社保,是为他们的体制续命准备的。一个从不在乎你在工地摔断腿是怎么治的,不在乎你每天要加班到深夜才能养家糊口,也不在乎你被拖欠工资、被克扣加班费、被暴力辞退的政权,不会突然因为人道主义关怀而关心你缴不缴社保;它关心的,是财政收入的稳定、权力机器的运转。它保障的是权力机器在财政困境下的续命,而不是公民个体的老年生活。

 

社保制度本质上是一个基于信任的代际契约,今天的劳动者为老年人缴费,未来的劳动者为今天的劳动者缴费。然而,当政权长期忽视劳动者的工作环境、工资待遇和职业安全,仅在财政困难时才强制缴费,信任基础就已经崩塌。一旦公民对政权的信任崩塌,社保制度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。强制缴费在信任崩塌的情况下,引发社会广泛的不满和抵触。这也是为什么,很多年轻人宁愿自己存钱、投资,甚至买黄金、买保险,也不想交社保。因为他们知道,在这个体制下,“你交的钱,未必是你的钱”。社保缴费被视作被迫纳税,而不是自愿保障。

 

强制缴费无法重建信任,只会让反感升级,逼迫更多人想方设法逃避。最终,这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:缴费的人越来越少,缺口越来越大,强制性越来越高,反抗情绪越来越强。最终,社保制度在失去信任的情况下,将丧失存在基础,甚至成为社会不满的集中爆发点。所谓强制社保,只会成为民众与政权之间新的裂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