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连“ #躺平 ”也成为奢侈

文章来源:民生观察

近日,中国社交媒体上一批以“躺平生活”为主题的博主相继遭到封号或禁言,包括“小A在上网”“十年网吧大神”“刘二狗”等。所谓“躺平博主”,展示的往往是粗糙、简陋的低成本生活,几块钱解决三餐,不工作在出租屋里摆烂,甚至长期住在网吧吃喝睡。此前,重庆一位博主还曾尝试在山区建立“光棍山庄”,召集大龄单身男性共同生活,以“拒绝内卷、拒绝婚姻、不当牛马”为宗旨,但不久便因“不可抗力”而解散。如今,同样的“不可抗力”,也降临到了这些网络“躺平者”的头上。

 

“躺平”一词早在2021年就引爆舆论。在正常社会里,年轻人选择低消费、极简主义,最多只是一种生活方式,谈不上政治。但在中国,它的走红并非偶然,而是经济结构、社会压力与政治压抑共同作用的结果。从经济层面看,年轻人眼前的选择越来越窄。高房价锁死了阶层跃升的可能,低工资让所谓“奋斗”成为无底洞。拼命工作只换来继续被剥削的命运,这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“退出”竞争,以最低限度的付出维持生活。从社会层面看,内卷的加剧让年轻人心生疲惫。无论是教育、职场还是婚姻,竞争的成本越来越高,回报却越来越低。所谓“成功学”在现实中已难以立足。于是,放弃在竞争中取胜的幻想,成为某种自我保护。从政治层面看,长期的控制与规训,使得激烈抗争几乎没有生存空间。既然反抗无门,那便只好选择“不合作”,通过拒绝奋斗来守住最后一点自由。换句话说,“躺平”不是懒惰,而是制度压迫下的被迫选择。

 

极权政体而言,躺平不能被容许。因为躺平戳破了官方的叙事,长期以来,政权需要青年“奉献”,需要他们成为经济发展的燃料与社会稳定的维系者,但躺平意味着